《一路風景》
《一路風景》于保月 著 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定價:45.00元
出海、上海、趕小海——海邊拾趣系列之一
“上海”在家鄉(xiāng)人中的叫法就是趕小海。這稱呼與現(xiàn)在的大城市名稱沒有一點關系,只是當?shù)匾环N方言土語。趕小海,在過去的年代,是家鄉(xiāng)人調劑伙食的好日子。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生活在海邊的人家來說,漁家的生活有趣的事兒可不少。出海、上海、趕小海,就是漁家生活的真實寫照。
出海,是漁民們的漁船出海打魚的說法。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漲潮落,這雖是自然現(xiàn)象,可對于漁家人來說,大海的潮漲潮落,可不是一件小事兒。因為大潮來了船出不了海,岸邊風大浪高,漁船要抓緊進港,并固定好。否則船被海浪拍壞了,對漁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兒。小潮來了,漁船必須提前出海以免擱淺在岸邊,否則一天的收入就會泡湯。有些愛睡懶覺的漁老大,有時候睡過了頭船出不了海,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兒。老艄公從小就會教人學這些看家本領。
漁家人的孩子生下來,從小大人就會教他們了解海為什么會漲潮會退潮,讓他們知道海潮的大小與月亮、太陽和地球有關。當海潮為大潮的時候,是月亮與太陽和地球成一條直線的時候,這時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會引發(fā)不同尋常的海潮。陰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各發(fā)生一次。當月亮和地球與太陽這兩條連線成直角時,潮差就小,潮水很低,這就是小潮。故農(nóng)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
潮漲潮落,對于小孩子和家庭婦女來說,就像什么時候天黑什么時候天亮一般熟悉。遇到潮落的時候,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大家不用打招呼,就會成群結隊,拿起小籃子,端上小镢頭和小鏟子,有條件的家庭就會穿上膠皮長靴,沒條件的家庭干脆赤腳上陣,大家不約而同地走向淺灘,去趕小海。
“上海”在家鄉(xiāng)人中的叫法就是趕小海。這稱呼與現(xiàn)在的大城市名稱沒有一點關系,只是當?shù)匾环N方言土語。
趕小海,在過去的年代,是家鄉(xiāng)人調劑伙食的好日子。因當時缺糧少肉,趕小海可以捕捉回來各種各樣的海鮮,如螃蟹、海蠣子、蛤蜊、海貝、皮皮蝦等。對于這些海味的稱呼,家鄉(xiāng)人都有著特別的叫法,如螃蟹叫“蟹子”,海蠣子叫“蠣子”,蛤蜊叫“嘎拉”,海貝叫“囊囊烏”,海螺叫“夾簍”,皮皮蝦叫“皮巴蝦”,章魚叫“筲”
那時候,趕小海特別熱鬧。如果是晚上退潮,你看吧,海灘上到處是星星點點的燈光。有的提著煤油罩子燈,有的打著手電,有的點著火把,還有的拿著自制的土燈籠,里面點著半截子蠟燭。海灘上大人叫小孩喊,一會兒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貝殼,一會兒那里挖到了一條大章魚,一會兒這邊的小孩被皮皮蝦扎得哭了起來,一會兒那邊的小伙子被螃蟹夾得嗷嗷叫。大人孩子都心照不宣地這邊耳朵聽了那邊耳朵出去,大不了咧嘴一笑,心思無不緊緊地盯在海灘地面上,尋找著各種海鮮的蛛絲馬跡。
趕小海是個經(jīng)驗活,生手去了一般不會有多大收獲。只有生活在海邊的人,而且經(jīng)常趕小海的才會有不少的經(jīng)驗。我的鄰居當時很讓我羨慕,他家有四個女兒,人家戲稱“四仙姑”,個個長得濃眉大眼,眼珠烏亮烏亮的。不僅看人眼珠滴溜溜地轉,找海鮮也是一看一個準,都是趕小海的高手。我那時候小,也常常跟著鄰居的大姐姐趕小海,可能是因年齡小啥也不懂的緣故,人家嫌一個小孩老跟在身邊問這問那太麻煩,干脆將各種貝類海鮮在海灘里面的隱蔽標記一股腦地告訴了我。這下子竅門找到了,我干脆離開了她們,一個人樂呵呵地去海灘自尋海味去了。
時間長了,慢慢摸出了門道。趕小海要有收獲,必須“敢為人先”,不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轉。大海落潮是慢慢退下去的,你必須緊跟著退潮的潮頭沖在人前面,去剛剛露出的灘面上追尋海鮮的蹤跡。這時候,你一定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善于從各種海灘沙面上的偽裝中發(fā)現(xiàn)海鮮的“藏身之地”。比如:前面突然發(fā)現(xiàn)平坦的沙面上鼓起一個小包,那可能是“囊囊烏”的小家,只要在小包上用小鏟子一挖,一個圓圓的外殼白亮的貝類海鮮就出來了。還有,如果你一下子見到沙面上有一個小洞,而且在不遠處還有一個小洞口,這可能就是皮皮蝦的藏處,你只要用腳在一個洞口往下一下下地猛踩,就會從另一個洞口跑出一只皮皮蝦來。
最難識別的是“毛嘎拉”的偽裝地了。這種貝類圓圓的外殼上長著一道道豎條的黑色毛絨,善于在剛退潮的海灘沙面下隱身。一般情況下不認真識別你很難發(fā)現(xiàn),但要是掌握了它的隱身術,就不難找到它。退潮后的海灘由于海浪沖擊的原因,會留下一道道的凸凹痕跡,“毛嘎拉”這時候會將身子鉆進沙子下面,在沙面上留下一條似開不開的小口子,一張一合,發(fā)現(xiàn)了這種偽裝就知道下面肯定是它了。
有時候,遇上退大潮,常常是半夜趕小海,一直趕到很晚很晚,收獲也常常是一籃子一大包的。到第二天,家里吃不了,就會拿到集市上出售,還能換回不少家用零錢。
潮漲了,潮落了,漁家人的日子就在這潮漲潮落中迎送著日月變換,品味著生活的辛酸與甘甜。
摸蟹、釣蟹、露水蟹——海邊拾趣系列之二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習慣。生活在海邊是幸福的,與大海為鄰,有著天然的海鮮美食和海天美景,靠海、看海、讀海、品海,漁家人的日子在海邊日漸紅火,滿足而安逸。
蟹是海味中的上品,也是漁家人最喜愛的佳肴。
在海邊捉蟹,對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漁家人來說,那些有趣的事兒,人人都能說出一大筐來。
海蟹與淡水蟹不同,它在海里生,海里長,純天然,不像如今養(yǎng)殖的螃蟹,讓人擔心是否喂養(yǎng)了含有不健康成分的飼料。海邊人吃海鮮,自古有“生吃螃蟹活吃蝦”的說法,在我們膠東半島,早年間更有“棒打野雞瓢舀魚”的描述,尤其是位于膠東半島東南端的田橫島一帶,三面環(huán)海,一面倚山,過去從海邊的樹上一直可以爬到山頂,可見,環(huán)境是多么的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在淺水灘里的海鮮,有著淡咸兩種混合水的滋養(yǎng),那味道自然是沒說的。
海蟹分好多種,有淺水蟹,也有深水蟹。在我們老家,對深海里捕撈上來的螃蟹,稱梭子蟹。而在靠近海岸邊的淺水里的螃蟹,則稱“火里張”。這名字是怎么來的,無人說得清。但對于漁家人來說,趕小海去岸邊的礁石底下摸這種叫“火里張”的大螃蟹,卻是一件既練膽又刺激的事兒。
“火里張”爪粗殼厚肉美,力大無比。膽量小的孩子可不敢去礁石下用手捉它,一旦被它的兩只大鉗子夾住了,有可能把你的手指肚扎個穿透的洞,鮮血突突直冒,讓人心悸。漁家人的孩子中,幾乎沒有不被它夾過的。但夾的次數(shù)多了,你也就摸到了捉它不挨夾的訣竅。
趕小海摸“火里張”,一般選擇退潮后到近海的礁石堆里去,一些礁石的下面四周圍滿了水,“火里張”就盤踞在礁石下面的水里。這時候,你用眼睛是看不到它的,但它在里面的水里卻清楚地知道有什么東西進來了。一般情況下,你要捉到它,首先要選擇大的礁石下面,四周還有淺淺的海水。走近礁石,高高地挽起衣袖,把兩只胳膊大大地伸展開,彎腰在礁石四周,兩只手從礁石的兩邊伸到礁石的底部去,輕輕地往一起靠攏。“火里張”在里面見到有東西進來了,會高高地舉起兩只大鉗子。這時你只要從它鉗子的兩邊靠攏,用手輕輕地把它的鉗子壓下,慢慢地拿住,把它從礁石底下?lián)瞥鰜砭涂梢粤恕?/p>
這種“火里張”個頭都很大,樣子有點像如今商場或酒店里出售的深海里的“石頭蟹”,大的有二斤多重呢。一次趕小海,熟練的老手往往可以撈到十多只這樣的“火里張”。那時候,家里有幾個趕小海的行家,鄰里鄉(xiāng)親都會跟著沾光。一到飯點時,就會有人端著一大盆紅紅的“火里張”敲門進來:“老嫂子,家里小孩抓了些蟹子,送幾只你們嘗嘗。”接到蟹子的鄰居馬上從飯桌上抄上幾個野菜團子放到人家的盆里:“你看,你看,老跟著你們吃現(xiàn)成的,正好我這蒸了些野菜團,你也嘗嘗做的味對不?”一來二去,鄰里街坊的感情就更親了。
摸蟹有講究,釣蟹更有講究。記得小時候,鄉(xiāng)下家里條件差,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釣具,不像現(xiàn)在城里人釣魚“十八般武器樣樣俱備”。閑時無事,就會三五成群去海邊釣“火里張”。海邊長大的孩子都知道,“火里張”是肉食動物,喜歡吃貝類和動物內臟。機靈的孩子就會在去海邊前,先跑到河里捉幾只青蛙,在海岸邊樹叢里隨手扒拉一堆草,點著后把青蛙腿燒熟了,跑到漲滿潮的岸邊礁石上面,盤腿坐好,用一根稍硬些的鐵絲,彎成一把鉤狀,把燒熟的青蛙腿掛在上面,放到礁石下面去。過了一會兒,感覺手中的線在慢慢地往下拽,這時候,就是“火里張”咬鉤了。如果此時你像城里人在魚塘釣魚似的一下子猛地往上拉鉤,那就全泡湯了,“火里張”肯定會松開夾子,馬上逃掉。你要慢慢地往上提線,讓“火里張”始終夾住誘餌不放。特別重要的是,在“火里張”即將出水的那一刻,必須快速用網(wǎng)兜接住它,否則,它在離水的時候就會松開鉗子躥入水里。
隨著潮水的上漲,“火里張”會跟著潮水一起往岸邊翻涌。有時候你站在被海水淹沒的礁石上釣蟹,因腳淹沒在水里,“火里張”會爬到你的腳面上去,這時你只要彎腰到腳面上一摸,就會撈起一只大“火里張”。一邊釣,一邊用腳感覺,兩頭忙活得不亦樂乎,那種收獲感別提有多美了。
海蟹好吃,可吃海蟹千萬別忘了該有的禁忌。海邊人家住的都是一處處小院落,夏秋季節(jié)家里人吃飯,一般都會在院里擺張小桌露天吃飯,因此吃“火里張”的時候,漁家人都特別注意不能有露水沾到上面,否則會讓人拉肚子難受好長時間。有時候,外地人不知道這些講究,往往會在夜里露天的地方吃蟹喝酒,不知不覺間第二天就全被放倒了。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習慣。生活在海邊是幸福的,與大海為鄰,有著天然的海鮮美食和海天美景,靠海、看海、讀海、品海,漁家人的日子在海邊日漸紅火,滿足而安逸。
海帶、海蜇、海盤星——海邊拾趣系列之三
這些產(chǎn)品已經(jīng)有了高級包裝,產(chǎn)品經(jīng)過精細加工,有的還遠銷到海外,海帶、海蜇、海盤星,再也不是不值什么錢的東西了,它已經(jīng)成了家鄉(xiāng)人致富創(chuàng)業(yè)的寶貝疙瘩,成了家鄉(xiāng)人掛在嘴邊夸耀的東西。
記得聽過這樣一句話:“過去注重吃飽,現(xiàn)在注重吃草。”說的是如今的城里人食素者多,食肉者少,追求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可對海邊人家來說,正好相反,尤其是過去那個年代,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葷腥。想一想,現(xiàn)今的城里人對海里的海帶、海蜇、海盤星都當成了寶貝似的,在過去的老家里是不敢想象的。
小時候,每逢趕小海之際,看到海帶、海蜇、海盤星這類海產(chǎn)品,是連正眼都不會看一眼的。那時候,海邊人家對這類東西,基本是作為廢物處理的,任其在海里或岸邊自生自滅,無人理睬。
遇到漲大潮的時候,或有臺風過后,勤快的人往往一大早就會背上一個簍子去海岸邊轉悠。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海岸邊上有成堆的海帶和海蜇,而且這些海帶比現(xiàn)在養(yǎng)殖的都好上幾十倍不止。印象里那時候的海帶既寬又厚實,長長的葉面像一條條飄帶一樣,一團一團蜷在岸邊的沙灘上,如果是現(xiàn)在,那肯定會招來成群結隊的人收購的。
可在當時,大潮或臺風過后,到海邊趕海的人們根本沒看在眼里,他們搜索的往往是被大潮或臺風沖上來的梭子魚、大海貝,還有墨魚、章魚等海產(chǎn)品。
尤其是對待海蜇的態(tài)度,如今說起來真是笑談。那時候,海里的海蜇特別多,有時在靠近岸邊的海面上,會看到一片一片泛著白光的海蜇飄來。大部分人是不會撿這類東西的,因為海邊人不愿意吃它,處理起來還太費事。也會有些人撿一些臉盆口大的厚實的海蜇拿回家里,找來一個半人高的大瓷缸,把一大片一大片的海蜇放進去,每放一層,就撒上一層白礬。就這樣一層一層地放滿幾大缸,然后在上面用大石頭壓嚴實,如同現(xiàn)在城里人冬天做的腌咸菜。待放上一月兩月的,缸里的海蜇被白礬腌得脫了水,只剩下一張薄薄的皮,才會拿出來洗凈剁成絲,拌上當?shù)靥赜械囊豢米阌袔资锏拇蟀撞诵模有┐谆蛩庵{和后,當成下酒菜,也別有一種味道。
說到海盤星,其實就是一種像五角星、六角星似的海中軟體動物,過去,海邊人是不當海鮮對待的。大多是作為小孩子玩耍的玩具,有的拿回來曬干了當成飾物,掛在家里。而現(xiàn)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它也上了餐桌,成了人們的一道美味。記得有一次回家探親,在餐桌上第一次見到煮熟的海盤星,色彩斑斕,讓人乍一看還真垂涎欲滴。“這也能吃嗎?”看到我新鮮神奇的樣兒,人家告訴我:“這東西過去不值什么錢,也沒人吃,可現(xiàn)在卻成了好東西,你快嘗嘗,味鮮著哩!”我腦海里想象著小時候當玩具玩耍時的情景,卻怎么也吃不下去。好不容易硬著頭皮扒開外面的皮,吃了一口里面的肉,感覺還是可以接受的,有一些蟹肉的味道,不是很難吃。看來,有些東西是需要大膽嘗試的,如果老是不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人類也就不會把螃蟹當美味了。
離開老家?guī)资炅耍缃竦淖兓ㄔ诜椒矫婷妗S袝r候在北京單位的食堂吃一次涼拌海帶絲,或紅燒海帶絲,吃起來也是蠻有味道的。可小時候在膠東老家,怎么就沒有如此做這道菜呢?
在現(xiàn)今的老家,這些產(chǎn)品已經(jīng)有了高級包裝,產(chǎn)品經(jīng)過精細加工,有的還遠銷到海外,海帶、海蜇、海盤星,再也不是不值什么錢的東西了,它已經(jīng)成了家鄉(xiāng)人致富創(chuàng)業(yè)的寶貝疙瘩,成了家鄉(xiāng)人掛在嘴邊夸耀的東西。
如同“女大十八變”一般,當年的“丑小鴨”真的在今天變成了“金鳳凰”。生活質量提高了,漁家生活真的美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