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讓文物活起來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超級連接”本身是一個網絡術語,這充分表明了博物館發(fā)展面臨的時代背景。這個主題要求博物館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連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務已經融入網絡時代的“新公眾”。
青年人是這個網絡時代最活躍、影響力最大的群體,能否滿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館未來幾十年發(fā)展的關鍵。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類節(jié)目《國家寶藏》為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家寶藏》官網的訪問達19億人次,其中90%以上為年輕人。在網絡投票的環(huán)節(jié),年輕人也是主要力量。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吸引年輕人的養(yǎng)分。在對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云夢睡虎地秦簡三件國寶的投票中,云夢睡虎地秦簡竟然排名第一。貌不驚人的云夢秦簡,1155枚、4萬余字的法律條文,證明中國人法律意識的源遠流長。這個此前默默無聞,在今天看來有點高冷生僻的文物,竟然撥動了許多年輕人的心弦。可見年輕人不是不喜歡文物,而是博物館的文物以怎樣的方式連接到他們。
曾侯乙編鐘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今年它正好橫空出世40年了,從編鐘出土之日起,湖北省博物館最為關注的就是如何讓這套珍貴的樂器真的可以演奏出樂曲來,所有圍繞它的保護都是建立在對編鐘音樂功能的充分研究之上的,包括為了保護它而進行的復制也一直伴隨著對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研究。現(xiàn)在觀眾對于到博物館聽千年前的古代樂器演奏古曲早已司空見慣,可是當年用“演奏”加“科學報告”這種“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的形式展示孔子時代的編鐘及其工藝,是首創(chuàng)。如今湖北省博物館擁有專門的編鐘演奏廳和一支專業(yè)的編鐘樂團,以曾侯乙墓出土樂器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一臺古樂器演奏會,每天吸引海內外觀眾排長隊入場觀看,平均每天演出3至4場,一年至少上千場,幾乎場場都滿座。
這是博物館的超級連接功能的真正體現(xiàn),通過對文物內涵的充分開掘、輔以專業(yè)的工業(yè)設計,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眾,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讓文物活起來。成功復制的編鐘以展覽、展演等多種藝術交流形式,多次參與對外文化交流,為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作出了特殊貢獻。外國觀眾對編鐘的欣賞、喜愛及贊嘆甚至超出國人。美國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貝林來參觀博物館,立即被編鐘所震撼,請求復制一套運往美國,作為在美國揭幕的一家博物館“最大的亮點”。2014年,博物館在俄羅斯舉辦了館藏商周青銅器特展,吸引了當?shù)乇姸嘀行W生參觀,這些孩子們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繪畫作品,其中編鐘是最重要的主題。
2017年12月,石家河考古遺址獲得了“世界考古論壇·重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獎,它以一大批蘊含文明信息的代表性遺存把距今5000年到4000年前后的荊楚歷史解釋得越來越清晰,加重了這一區(qū)域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還有蘇家壟遺址,今年入選了中國社科院評選的“2017年六大考古發(fā)現(xiàn)”,這里出土的1000多件青銅器、冶煉遺址和“金道錫行”的銘文,都可以解釋曾國出土的青銅器為什么那么多、編鐘為什么能夠做到這么精美。相比這些學術上的意義,觀眾的好奇心和時代的精神渴望是更為重要的出發(fā)點。湖北省博物館的大多數(shù)文物都是在建館之后的考古發(fā)掘中積累的,以石家河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盤龍城和曾侯乙為代表的青銅文化既可以引導專業(yè)領域的話語權,又能夠生產、參與、塑造文物之外的眾多議題,關鍵在于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文物的展陳中。
當然博物館更應做好與新的傳播方式的連接。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在運用“互聯(lián)網+”的策略,博物館理應做得更好。通過“云觀博”AR智慧系統(tǒng),觀眾不僅可以觀看展品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還能夠進行互動。博物館剛剛完成了新一輪的擴建,但無論如何,展陳空間總是有限的,只有智慧博物館才會是一個海量的知識信息庫,可以更大地發(fā)掘藏品的文化內涵。
我有空就會去博物館逛一逛,很多人第一次來也許就是來看編鐘等鎮(zhèn)館之寶的,但很快他就會對別的文物產生興趣,屈原筆下瑰麗的楚文化有著永恒的影響力,這正是博物館與民眾最大的連接。
(作者為湖北省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