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讀書拉家常 ——讀陶文瑜散文集《紅蓮白藕》
在窗外的積雪一點一點融化的冬夜,坐在溫暖的客廳,沏上一壺熱氣裊裊的綠茶,捧起一本書來實在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何況還是品讀文瑜兄上周送我的新作《紅蓮白藕》。青石弄記、點心譜、七八十年代、逢年過節(jié),四個專輯樸實詼諧,不乏機智,猶如品著一頓陶氏特色的蘇式文字大餐。
認識文瑜兄已有30個年頭了。從20多歲青澀的詩人、文青,到現(xiàn)在的《蘇州雜志》主編,著名詩人和散文家,小有成就的書畫家,一路走來,變化著實不小。不變的也許就剩下他招牌式的一頭有點花白的長發(fā)和一副寬邊眼鏡,還有瞇著一雙眼晴看人的眼神和一支接著一支抽煙時滿足的神態(tài)。
因為我很早就從與文學(xué)沾點邊的新聞報道和宣傳文秘工作轉(zhuǎn)到經(jīng)濟和建設(shè)口工作,尤其是這二十多年來在國土系統(tǒng)和開發(fā)區(qū)擔任領(lǐng)導(dǎo),很少參加蘇州的文人雅集,與文瑜見面少了,但還有些聯(lián)系,我一直關(guān)注著這個非常有才情也很豪爽的文友。前些年,自從我轉(zhuǎn)崗到了地方政府分管工作之一也包含文化后,與文瑜兄的交往又多了起來。當然最多的時候是和文瑜兄侃文化,侃蘇州的文化。
這幾年,文瑜除了在青石弄編雜志,寫詩寫散文,還寫得一手好字,他的文人畫也很有靈氣。我參加過他的兩個書畫展。記得上一次和陸衡兄一起專門去他的“磨墨寫字”書畫展,被他的勤奮和才情所吸引,一口氣選了他好幾幅書畫作品。
文瑜兄的這本散文集《紅蓮白藕》,裝幀素雅清新,封面上是他自己題寫的書名和插畫,很有意韻和趣味。
第一輯《青石弄記》里收錄了他14篇短文。
在《我們?nèi)コデ伞分校蔫び盟信剖降恼{(diào)侃和他那非常有趣的打油詩,將昆曲《牡丹亭》和他的畫連在了一起,將昆曲中的主角杜麗娘換成了“醬油店老板的女兒和醬油店老板女兒心中暗戀在店里做學(xué)徒的小伙計”。最后的文眼就是結(jié)尾,“昆曲不僅是大戶人家的閑情逸致,也是平常百姓的茶余飯后”。一篇短短的小文卻蘊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朋友聚聚》一文中,從30多年前和車前子踩著自行車去吳江看荊歌,寫到了英年早逝的阿拭和陸文夫、趙麗宏等文人的故事,又引出了文人畫,結(jié)尾“所謂文人畫就是將自己的心思用線條和色彩表達出來吧”,在隨意中又說出一句經(jīng)典來。
在第二輯《點心譜》里,收錄了20多篇寫蘇州小吃、蘇幫美食的文章。
《小餛飩》也是從對自己的調(diào)侃開始,結(jié)尾照例是作者想說的話,“我先拿小餛飩說事,這是顧影自憐,因為小餛飩有點文人的影子。吃不飽肚皮,只是一點滋味而已。”《湯包》、《生煎饅頭》,同樣以拉家常式輕松隨意的筆調(diào),為蘇州的普通人能人吃上價廉物美的點心,用心良苦的呼吁著。
也許在青石弄的文人雅士多喜歡研究吃,陸文夫就在青石弄寫了《美食家》,還開過“老蘇州”飯店。文瑜兄對吃也是極有研究的,他甚至拜了蘇州大廚華永根為師,也因此寫起蘇州的小吃和蘇幫菜來得心應(yīng)手,無論是《腸肺湯閑話》、《紅燒肉》、《鯽魚吃法大全》,從食材到菜的做法信手拈來。不過他并不僅僅寫這道菜,而是把這道菜所帶來的趣事逸事甚至傷心事也自自然然地串了起來,讓人讀起來不會乏味。
第三輯《七八十年代》收錄了自己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剛踏上社會的青蔥歲月的15篇文章。
《抓特務(wù)》、《有線廣播》等篇章,照例是輕松敘事,有點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即使用了《蘇州女人》這樣吸人眼球的文字做題目,內(nèi)容依然.樸實,甚至用了家里的女人“外婆和母親的故事”現(xiàn)身現(xiàn)法,又忽然跳躍到“柳如是”、“賽金花”這兩個寫進中國歷史的蘇州女人和《浮生六記》里的蕓娘,有點“意識流”的手法。
第四輯《逢年過節(jié)》是這本書的重頭戲,收錄了近40篇散文、隨筆。
《蘇州的逢年過節(jié)》、《正月里來》、《接路頭》、《鬧元宵》將一幅幅蘇州人過年的習俗風情圖展示給大家。《茶和茶館》、《女子茶室和香港》、《紅茶綠茶》,《茶客》和《園林里面喝茶》雖然都寫到茶和喝茶,卻寫出了不同的市井風情和故事。
在這個靜靜的冬夜,品著茶,讀著文瑜兄這一篇篇雖然短小,內(nèi)言卻很豐富,以陶氏招牌式的出生在“做做吃吃的勞動人民家庭”的機智,不僅將吃吃喝喝寫出文化來,甚至能將磨墨寫字和風花雪月,在拉家常式的隨意文字中娓娓道來,讓人忍不住掩卷叫絕。
[周偉苠,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副主席兼散文委主任,著有散文集《雪泥鴻爪》、《天涯屐痕》、《書香與禪意》,主編散文集、文化旅游叢書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