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兒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那些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依稀昨日,一路熬過春夏,捱過秋冬,厭倦了校園生活的小家伙兒們好不容易盼來了寒假。過年對孩子們總是有著無盡的誘惑,可以盡情的玩耍,有新衣穿,有美味可以果腹,更有豐厚的壓歲錢可以揮霍。
時輪飛轉,歲月更迭,當年一起哼唱著童謠的小伙伴兒,早已進入了不惑年。當年的童謠也已變成了文字被收進書本,亦或是成為了老輩人模糊的記憶,鮮有人提起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漸行漸遠的歲月蒼老了我們的容顏,但對年的向往和渴盼卻也從未淡去過。過年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文化,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遠行游子對家的依戀,是每一個其樂融融的團圓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在北方的農(nóng)村,每逢過年便是大人們總是沒完沒了的忙碌。如果說臘八是過年的前奏的話,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便真正拉開了過年的帷幕。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據(jù)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回天述職,大人們早早的從集市上請回新的灶神像,以及糖瓜兒,香燭紙錢等等一應物品。主人恭敬的叩頭上香,將糖瓜融化些許抹在灶神嘴邊,這樣灶神上天就會給一家老小多多美言,叩頭完畢請下舊的神像焚化,是為“送神”。此時屋里庭外早已灑掃干凈,將新灶神重新安放,儀式就算完成了。那些剩下來的糖瓜供品便成了孩子們最好的牙祭。
很多時候,掃房子的日子并非像童謠唱的那樣,可能是各地有各地的習俗吧,老家農(nóng)村的鄉(xiāng)親們一般會在立春前將房子打掃干凈,所以日期是不確定的。反正春節(jié)前有得是活計要做——采米、磨面、做豆腐、蒸饃……這時候最辛苦的是家里的主婦,男人們只能打個下手兒,孩子們卻只管昏天黑地的玩耍。
記憶中老家的鄉(xiāng)親們對豆腐情有獨鐘,每逢過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定做一些。那時候兒家里地比較多,父母總會騰出一塊地來種些大豆,不為賣錢,只圖自己吃著方便,最主要是滿足過年做豆腐的用度。到了二十五這天,一盤一盤的豆腐被送到家來,嘴饞的孩子們偷偷的掰下一塊兒放到嘴里,熱乎乎的豆腐帶著奶和豆的清香直透心脾,讓人回味無窮!
豆腐處理的方式很多,或油炸或冷凍或用鹽腌漬,無論哪一種吃法都一樣兒的讓人欲罷不能。白白嫩嫩的豆腐被切成小方塊兒或角形、薄片,趁熱下到油鍋里,“滋滋啦啦”上下翻滾,不一會兒的功夫,炸豆腐便出鍋了,油汪汪的泛著金黃,讓人看了便有食欲。炸豆腐是原味的沒加任何調料,更加味美的是另一種炸貨——豆腐丸子!至于配料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基本的鹽味精五香粉,香菜大蔥胡蘿卜絲可以隨意添加,主角是不變的:豆腐和面粉。
對孩子們最有吸引力的該是趕年集了吧!記得臘月二十五是老家春節(jié)前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個集市,從早上五六點鐘兒開始,只要你有時間不嫌累,哩哩啦啦的可以一直逛到下午四五點鐘。
北方的農(nóng)村,雞鴨豬羊兔等肉類禽類大都家養(yǎng),既安全又衛(wèi)生;即便是集市上的買賣人也是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成色和質量絕對不會差。買賣人吆喝著“年年有魚(余)”的吉祥話兒招攬顧客,稱上幾條大紅鯉魚營養(yǎng)美味又喜慶;熟食制品隨意選擇,各種風味琳瑯滿目看過來看過去,每一種都不想錯過。賣服裝的攤位在集市的正中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買衣服得先試,只要合身錢倒是其次。“姑娘愛花,小子愛炮,老頭來個大氈帽”光衣服齊了可不行,鞋帽飾品一樣兒也不能少,過去年景兒服飾平時很少置辦的,過年了索性大方一回,也討個彩頭兒!
賣鞭炮的一般在遠離集市的空地上,各個攤位一字排開,前面留有空地以便演示鞭炮的質量。這里盤恒的都是男人和孩子,婦女們很少靠前兒,只是抱著剛買的春聯(lián)兒年畫兒以及各種花朵物什候在場地外。大地紅、雙響兒、開天雷、茈花、竄天侯兒……瞧去,還別懷疑質量,攤主馬上放給你看,這動靜這聲響兒包您滿意!孩子是邁不動步了,每樣兒總要來一些的。拿完貨交完錢,賣的高興買的也開心!
除夕這一天,該忙的事兒基本忙完了,早早兒吃過午飯,一家老小齊動手貼春聯(lián)兒掛燈籠!大紅燈籠高高掛掛起的是祥和喜慶,春聯(lián)文字靈動,無不是對幸福生活的溢美和謳歌!斗大的福字掛在中堂,孩子逐笑顏,老人樂開花!
天傍黑時,男人們要去“照青”,當?shù)厝朔Q作“請老祖宗”。鞭炮和稻草要帶足,祖墳上野草經(jīng)歷一年的春生夏長,此時早已是亂蓬蓬的。將稻草點燃,頓時火紅一片,墳山上的衰草被付之一炬,墓地也清凈了許多。長輩祭出祖宗牌位,恭請“各姓門中三代宗親”回家過年吃餃子啦!回家將牌位安置停當,果品香燭時時供奉,此后一直到年初三儀式才算完畢。
婦女們在家也不得閑,年夜飯吃餃子可是老傳統(tǒng),牛肉的羊肉的豬肉大蔥的各依家人口味,可有一樣兒——給祖宗上供用的必須是素餡兒。家里的女人們平日里總圍著鍋臺轉,只有年夜飯必須上桌!中國人過年講究團圓,一家人老安少懷其樂融融,要的就是這個氣氛。外鄉(xiāng)學習打拼的孩子們,忙碌了一年的父母共同舉杯,就著熱騰騰的餃子把家的溫馨和濃濃的年味兒裝進心里。
人們常抱怨,現(xiàn)在的年味兒越發(fā)的淡了,其實只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有所提高罷了。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進程讓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的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大家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tǒng)意義上對過年的感受,想來這該是一種與時俱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