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批評不能缺位
《明朝那些事兒》等圖書持續(xù)暢銷,《瑯琊榜》等電視劇輪番熱播……近些年來,基于網絡文學作品轉化而來的圖書、電影、電視劇等,已經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經過20余年的快速生長,中國網絡文學受眾群體已突破3.5億,網上寫作的人逾千萬。網絡文學的巨大影響力不僅改變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格局,更對中國娛樂文化市場產生了廣泛影響。
然而,盜版、侵權、抄襲等亂象叢生,唯點擊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等不良傾向廣泛存在,可以說,當前的網絡文學還處于泥沙俱下的發(fā)展狀態(tài)。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上,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會長、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歐陽友權指出,網絡文學要想實現健康、有序、繁榮發(fā)展,相關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不能缺位。
專家認為,網絡文學批評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是一脈相承的。正是由于批評的積極干預,網絡文學可以更健康地介入人們的精神生活。不過,網絡文學批評也面臨新媒介、商業(yè)性等新情況。專家指出,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相比較,網絡文學批評的標準不能沒有市場的維度,需要引入讀者群的消費評價。不過,歌頌真善美、懲治假惡丑的堅守始終不能變,無論寫什么和怎么寫,也不能丟掉“文學性”這個核心。
事實上,與蓬勃發(fā)展起來的網絡文學相比較,當前我國網絡文學批評的發(fā)展還相對滯后,迫切需要建立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發(fā)展起一批專家評論隊伍。正如網絡作家陸顯釗所說,“我們寫作需要正能量的指引,需要敢于講真話、有深度的批評來引導,不然很容易在網絡空間中迷失自我,作品也很難留得下。實際上,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社會效益,更能夠為我們帶來經濟效益,兩者是統(tǒng)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