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 ——走進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
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講解員謝美霞為參觀者講述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朱筱攝
航拍淮安周恩來紀念館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1月,秋意闌珊的江蘇淮安桃花垠邊,藍天映襯下的周恩來紀念館莊嚴肅穆,前來瞻仰的人群絡繹不絕,大家紛紛在此緬懷一代偉人周恩來的豐功偉績。金黃的銀杏葉紛紛飄落,仿佛在訴說著動人的故事。
周恩來總理,是一名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上,周恩來總理的崇高人格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這些品格深深銘記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成為激勵人民群眾不斷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積極創(chuàng)新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年來,結合“紅船精神”,江蘇大力傳承紅色文化,建設紅色文化強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fā)展、弘揚周恩來精神。近日,記者再次走進周恩來的家鄉(xiāng)——江蘇淮安,聆聽歷史訴說。
實事求是尋真理,開拓創(chuàng)新求真知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
“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遮掩錯誤就是躲避真理。”
…………
走進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時光回溯,塵封的記憶一幕幕呈現(xiàn)。
“有志者,當效周生!”周恩來是少年立大志的典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當時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當老師提問“我們?yōu)槭裁炊x書”時,教室里數十位學生,或“為光耀門楣讀書”,或“為明禮而讀書”,或“為父親而讀書”……見解參差不齊。
“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2歲的周恩來身體瘦小,聲音卻鏗鏘有力。
志存高遠,信仰如同一顆種子在少年心底扎根、萌發(fā)。
此后,周恩來發(fā)奮讀書,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原本薄弱的英文水平就突飛猛進。功夫不負有心人。1913年春,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天津南開學校。眾人羨慕的目光并沒有讓他止步不前。為買一部《史記》,他拿出全部生活費,讀書的快樂讓他忘記了肚子的饑餓。
年少生活的苦澀與縷縷書香的甘甜是精神肥料,滋養(yǎng)著革命的幼芽,使其不斷茁壯成長。
1919年11月16日,“福州慘案”,舉國為之震動。福建學生罷課抗議,各省市學生奮起響應,形成抵制日貨運動的高潮。周恩來作為新學聯(lián)的執(zhí)行科長,在南開操場召開有10多萬人參加的國民大會,當場焚燒在街市檢查所得的10多輛卡車日貨。
1920年1月,天津“一·二九”慘案,周恩來等學生代表被押往營務處,他們沿途高呼“同胞萬歲!”“打倒賣國賊!”“誓死不屈!”等口號,街道兩旁的群眾無不為之動容。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按照中央決策,“置黨派歷史深仇于不顧,以民族利益為重”,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基礎上,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全民族抗戰(zhàn)。
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政府總理26年,殫精竭慮,夙夜在公,鞠躬盡瘁,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地之子”。
…………
在革命遇到挫折時從沒有灰心過,在敵人血腥壓迫下從沒有膽怯過,面對帝國主義封鎖禁運從沒有退縮過……困難面前,他始終保持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薪火相傳志不改,時代精神永相傳
“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
“為人民服務而死!”
…………
以“大無”實現(xiàn)了“大有”,以“平凡”達到了“崇高”,周恩來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個人魅力一直激勵著后人。
在江蘇,有這樣一位黨的十九大代表,他已經為69位老人送終,當了69次“孝子”,他就是淮安市盱眙縣桂五鎮(zhèn)社會保障服務站副站長、民政辦負責人兼養(yǎng)老院院長李銀江。
“我們淮安是周總理的故鄉(xiāng),周總理是我們淮安人的榜樣!”李銀江告訴記者,周恩來一貫堅持實事求是,做事情總是事必躬親。他要求大家“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在工作上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不沾染“浮泛與驕傲急躁的習氣”。他一生誠懇待人,關心同志,沒有架子,實實在在,經常說自己是“一個普通共產黨員,一個普通勞動者”。
從1980年入黨至今,37年來,李銀江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位基層黨員心里,對老人盡孝、對老百姓盡心,就是對社會盡責,對黨和國家盡忠。
31年前,29歲的李銀江受命籌建盱眙縣桂五鎮(zhèn)敬老院,親手運沙石、扛木材、砌磚頭,在荒地上建起一座敬老院,做起了孤寡老人的“兒子”。在他心中,老人們的晚年幸福是最大的事。
每天晚上,只有確認每位老人都睡好了,李銀江才會放心休息。“黨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只要村里還有孤寡老人,我就得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李銀江說。
周總理抓落實時總強調:“不要如浮云一樣,過了就忘了。”而現(xiàn)實中,他身上所體現(xiàn)的時代精神,還在影響著中華兒女。
偉大精神今猶在,紅色記憶代代傳
“我多么希望能拉著共和國這條大船繼續(xù)往前走啊!”近期,反映周恩來總理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的大型廉政話劇《纖夫》在淮安上演,感人至深的場景,讓很多觀眾眼含熱淚。
話劇《纖夫》由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淮安市淮劇團、江蘇省淮海劇團、江蘇省長榮京劇院聯(lián)合演出,著重展現(xiàn)了1958—1976年間,周恩來總理面對困難險境和自身疾病,始終信仰堅定、公正嚴實、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拉著國家命運之船奮力前行的堅韌黨性和感人事跡。
“我們在注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形式上力求創(chuàng)新。”江蘇省話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楊寧告訴記者,話劇開篇以波濤洶涌的黃河為背景,以鏗鏘蒼涼的纖夫號子為起調,劇終又以纖夫號子回響收尾,再現(xiàn)了周總理“纖夫”的偉人形象。
“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說,周恩來總理作為黨、國家和人民的“纖夫”,真是做到了大無大有,他沒有親生兒女,但他卻把全部的愛給了他所熱愛的人民。“作為人民的公仆,我們要學習周總理的大無畏精神,不忘初心。”
淮安市依托周恩來紀念地等紅色資源,創(chuàng)新打造黨性教育實境課堂,設置“人民總理周恩來”專題講座、“經典回響感悟恩來精神”情感教學、“身邊的榜樣 前行的力量”互動教學等特色課程;編印《過好“五關”》《怎樣做一個好的領導者》等學習教材;舉辦“周恩來與長征”“周恩來與南昌起義”等展覽……盡力講好周恩來故事,充分發(fā)揮紀念地功能。
隔著歲月長河,跨越不同的時代,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需要后代的傳承。在這新時代,周恩來總理的精神將繼續(xù)激勵我們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