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歌舞團“民族藝術課堂”暑期開講
阿洪尼克的講座以歌曲開場,一下子吸引了觀眾。 張沫攝
7月8日上午10點,暑熱炎炎,位于北京市魏公村的中央民族歌舞團民族劇院門前卻人頭攢動。他們都是慕名前來聽塔吉克族著名歌唱家阿洪尼克的講座的。
今年暑期,中央民族歌舞團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藝術資源,推出了大型公益性活動“民族藝術課堂”。從7月8日到8月26日,每周六上午10點,“民族藝術課堂”都會準時開講。十多位民族藝術家將為觀眾帶來8場精彩講座,與觀眾零距離互動。
“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少數(shù)民族文藝院團,我們不僅要在文化藝術的專業(yè)領域有所作為,還要在推進民族團結(jié)進步事業(y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盡到我們的責任。”中央民族歌舞團黨委書記、團長黃耀萍說,“我們舉辦這個課堂,就是為了向社會公眾推廣、普及民族藝術知識,讓大家通過歌舞藝術了解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和睦共榮,中華民族一家親。”
聽說要給觀眾“講”塔吉克族音樂藝術,擅長唱歌的阿洪尼克犯了難:“要我唱,我唱多久都行;要用語言講,我怕講不好。”
但11歲就從帕米爾高原被選中到首都北京上學的阿洪尼克,有一股拼勁兒。接到講座任務后,他一邊參與中央民族樂團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的排練,一邊抽時間準備講座。
為了更好地全方位、立體展示塔吉克族文化,阿洪尼克不僅做了一個集圖片、文字、音視頻于一體的精美PPT,還邀請了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文工團的7位朋友,從帕米爾高原趕到北京現(xiàn)場助陣。
在演唱了一曲動聽的《毛主席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后,阿洪尼克開始了他的《鷹歌飛翔——塔吉克族民歌欣賞》講座。一個半小時里,他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侃侃而談,介紹了塔吉克族的生活環(huán)境、民歌、風俗習慣、樂器和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識。他的7位朋友,不僅現(xiàn)場演唱了塔吉克族婚禮、葬禮上的歌曲,展示了熱瓦甫、塔爾、手鼓、鷹笛等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還現(xiàn)場表演了塔吉克族鷹舞。精彩的表演,不時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對于這次講座,阿洪尼克動情地說,這不僅是他展示個人的機會,更是展示“塔吉克民族的機會”。“一些人通過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了解到塔吉克族的民俗風情。但很多人對我們民族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讓更多人了解塔吉克族,了解新疆,了解新疆各民族。”
對于開場歌曲《毛主席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的選擇,阿洪尼克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塔吉克民族的今天;沒有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的大繁榮,就沒有我個人的今天。所以,我首先感恩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yǎng),要用歌聲來表達心聲,用實際行動為國家作出我應有的貢獻。”
為了參加這次演出,塔縣文工團演員阿米爾丁在路上就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從塔縣到喀什的300公里路程,坐了6小時汽車;在喀什住一晚上后,第二天乘飛機到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再飛北京,耗時六七個小時。
雖然路途遙遠,但阿米爾丁說,接到阿洪尼克的邀約,他心里非常高興。“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介紹,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只有5多萬人口的中國塔吉克民族。”
講座中,不時有觀眾拿出手機拍照,還有觀眾細心地做著筆記。講解與表演有機結(jié)合的講座方式,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漫步于塔吉克族的文化世界,感受塔吉克族人的喜怒哀樂。
觀眾朱兆勛是帶著10歲的女兒妞妞來聽講座的。他告訴記者,去年,他到西部旅行后,對民族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我女兒學舞蹈6年了,我希望她能夠在專業(yè)訓練之余,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在藝術修養(yǎng)上有更大的提升。”朱兆勛說。
首場活動的火爆,也給藝術家們極大的信心。中國民族歌舞團副團長盧云升表示,歌舞團有意將這項活動打造成宣傳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長遠地發(fā)展下去。他希望,通過藝術課堂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將民族文化根植于群眾的心中,夯實文化自信的群眾根基,同時也為民族文化培育受眾體,讓更多觀眾走進劇院,和藝術家進行面對面、零距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