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鴻鈞:對傳統(tǒng)文化持敬畏之心
靈泉禪寺
逸筆山水
5月26日,由北京慧語文化主辦的“游于藝——買鴻鈞小幅作品初夏品鑒”在京舉行。展覽展出了買鴻鈞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山水、花鳥以及書法精品40余幅。這些作品尺幅不大但均為寄情筆墨的佳作,既是他的硯邊獨白,又是他平日詩情畫意的靈性抒寫。買鴻鈞不但書畫高妙,還精通詩詞,畫中題款大都是他自己賦寫的詩詞,賞畫品詩別有一番韻味。
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在談及買鴻鈞時說,中國畫是一種綜合的藝術(shù),詩書畫要結(jié)合在一起,體現(xiàn)出一種精神的境界,不是只滿足視覺的追求,也不是只有繪畫的功夫本事就行的。買鴻鈞很重視這一點,詩文書畫兼并,而且打通詩文書畫,這個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獲得的。他的作品重視審美感悟,講究審美品位,他畫的大自然讓人向往,看他的畫非常享受。他比較理解傳統(tǒng)山水畫有多種功能,其中有一種最大眾化的功能就是“養(yǎng)心”,以畫為記,以畫為樂,他的作品重視審美感悟,講究審美品位,他畫的大自然讓人向往,看他的畫非常享受。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認為,買鴻鈞從小接受了傳統(tǒng)的教育,在自學之中找到了對傳統(tǒng)的敬畏之心。他對詩詞、書法、篆刻各個方面的全面修養(yǎng),是支撐著他很多方面有所突飛猛進的積淀。他的筆墨是很講究的,對生活的感覺和對傳統(tǒng)筆墨的滋養(yǎng)在法度之中,又在法度之外,不被法度所束縛。
評論家李一也談到,買鴻鈞是一個喜歡靜并能靜下來習書作畫的畫家。讀他的作品,有一種樹蒼石古、地老天荒的感覺。當代的山水畫多躁氣,就是因為畫者靜不下來。有靜氣方能入佳境。真境靜中造,妙意靜中得。逸氣靜中來,大美靜中參,至道靜出悟。買鴻鈞能于靜中思天地之奧妙,天籟之希聲,畫山川之清氣,寫云水之蒼茫,令人敬佩。
在展覽現(xiàn)場,買鴻鈞說,這次小品展的作品可謂是“正經(jīng)創(chuàng)作”后的“不正經(jīng)”作品,隨心所欲,悠游自適。有山水、花鳥、書法,信手為之,不計工拙,少了些許的顧盼與禁忌,點畫間由于情緒的流露或于瞬間萌發(fā)的機趣,倒與平時的“正經(jīng)”作品略不相似了。人類情感是共通的,所謂“思接千載”正是這一情感承遞的通俗說法。藝術(shù)家與哲學家往往比常人更具有敏銳的先覺意識,更能體味和覺察生命與大時代的細微變化。而當藝術(shù)家自覺或不自覺在時代的前行中稀釋與消解了自身的理想價值與藝術(shù)情懷,就有可能隨時代的沉浮而沉浮,并漸漸地迷失自己,其作品的質(zhì)量、內(nèi)涵必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