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中年駱玉珠故意演得不招人愛 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熱播,新京報記者專訪女主演
近期在江蘇衛(wèi)視熱播的都市商業(yè)劇《雞毛飛上天》由余丁執(zhí)導,講述了義烏人從“雞毛換糖”開始,努力打拼事業(yè)的故事。這部名字土、沒有流量明星,還有點主旋律的電視劇,收獲不少好評。新京報記者專訪《雞毛飛上天》女主角駱玉珠的扮演者殷桃,她說這是她近幾年來遇到的“最喜歡的沒有之一”的戲和角色,也是創(chuàng)作最艱難、拍攝時間最長的一部戲。
新京報:對自己和張譯的演技打幾分?
殷桃:我真沒辦法打分,就像張譯說的那樣,這部戲我們都盡了全力。
1 CP感
新京報:幾年前的《溫州一家人》你和張譯就有合作,這次合作和之前相比感覺對方變化大嗎?觀眾反映你倆很有CP感,這種感覺是怎么建立的?
殷桃:《溫州一家人》的時候,我倆對手戲太少了,就幾場戲,他演我哥哥,我的戲全在國外,他的戲幾乎都是在國內完成,他只有一點點戲在國外。他的那個角色想偷渡到國外,結果還被發(fā)現(xiàn)了,要被遣送回來。我那時還老跟他開玩笑說,你是不是托了私人關系,為了到國外玩一圈才到這邊來拍的?
關于CP這個詞,我到前幾天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實我們沒有刻意找CP感,就是希望這倆人的關系能讓觀眾相信。談戀愛像戀人、結婚后像夫妻。
比如我們拍戲的那個小院,我每次去的時候,會到處溜達,我希望先說服自己,這個地方是我的家,掃把在哪,鍋碗在哪。好多小道具,都是我跟張譯老師一起商量的,我們考慮要過日子,哪應該放個晾衣架、哪應該放什么。生活中的夫妻,除非有很嚴重的事情,說坐下來很嚴肅地聊一聊,一般兩個人說話都是手里干著活,就把事說了。我飾演的玉珠這個角色本身也是一個家庭主婦,做個飯、晾個衣服就會讓生活感更明顯。
2 段子手
新京報:最近你開通微博后被稱為“新晉段子手”,張譯也以幽默著稱。兩人一起搭戲,會加入一些幽默的元素嗎?
殷桃:其實戲里面很多有趣的臺詞都是我們后加的。
我們希望能更加真實,因為平時大家過日子,很少是你一句我一句那種。比如小旭(劇中駱玉珠的兒子)說:“媽,你還打不打了?你不打我寫作業(yè)去了。”我們當時就是想讓小旭做神補刀的那種小朋友。幾乎每場戲,都有我們的二次創(chuàng)作。
3 冒險
新京報:覺得最難忘和最難演的一場戲是什么?
殷桃:整個拍攝過程都是我最難忘的。這部戲拍了近5個月,我之前在朋友圈發(fā)過,說這個戲是近幾年來遇到的最喜歡的沒有之一的戲和角色,也是創(chuàng)作最艱難、拍攝時間最長的一部戲。
最難演的可能是后面老年的時候,我找不太準那個狀態(tài)。還有就是中年企業(yè)家的整個階段,有一場兩人大吵的戲,我覺得挺難的。因為這個階段,駱玉珠遇到了中年危機。我知道觀眾應該不怎么喜歡這個階段的玉珠,這個是我故意的。她沒有什么文化,又有些剛剛有錢的暴發(fā)戶心態(tài),還更年期了,這個階段的狀態(tài)必然不招人待見。我們討論過這樣會不會有點冒險,我演了這么多年戲,很明白觀眾會喜歡什么樣的角色,但是我更希望追求她人生的真實感,所以冒了這個險。
4 女扮男裝
新京報:戲中有女扮男裝的部分,如何突破“一看就是女人”的尷尬?
殷桃:這個最初我也很糾結,但是覺得故事既然這么寫肯定是有必要。盡量通過一些“物理手段”來塑造角色:把頭套剪成板寸;粉底用的是男生的底色,那個階段我的臉基本沒干凈過。雖然沒有束胸,但是會穿比較緊的胸衣,衣服都穿大一點,讓自己看不出女性的線條來。姿態(tài)上再注意點,好在我生活中也比較爺們性格,穿高跟鞋和不穿高跟鞋,走路就是兩個姿態(tài)。我故意穿大一號的鞋,走路不那么跟腳,帶著點兒侉。
5 風衣
新京報:有觀眾覺得早期駱玉珠的風衣太時髦,你怎么看?
殷桃:這么細節(jié)的地方可能不完全是我的工作范疇,但我們在跟劇組老師討論的時候也有一個概念,就是首先這是南方,南方在那個時候本身比北方時髦超前一點,再加上玉珠就是做跟時尚有關的生意的,如果是朋友從廣州、香港給她帶件衣服,也是合理的。
6 套路多
新京報:劇中有不少和其他影視作品相似的情節(jié),比如“棄嬰梗”、“絕癥梗”、“三角戀梗”等,在表演時如何不落入俗套?
殷桃:我們每天都在討論這個,開拍之前我和張譯老師就達成一個共識,我們發(fā)現(xiàn)哪怕是一些偉大的電影,也都是所謂的套路。太出格和意想不到的情節(jié),除非有特定的環(huán)境和人物關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遇到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所以我們不必去在意這個梗是不是新,往真了演就行。
比如大家都會戀愛,也會有分手的情況出現(xiàn),每個人分手的反應都不一樣,遇到挫折時,大家的選擇也會不一樣。我就按照駱玉珠的反應和處理方式來做好了。
7打分
打開電視或視頻網(wǎng)站,各種各樣的電視劇和綜藝節(jié)目層出不窮。新京報新開設《追綜問劇》欄目,緊跟熒屏熱點,采訪劇組相關人員或節(jié)目制作方,挖掘電視劇或綜藝節(jié)目幕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