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成就了可追尋的鄉(xiāng)愁
樂居村的老房子里留存著村民美好的記憶。
驅車從昆明市中心出發(fā),半個小時就能抵達西山區(qū)樂居村。龍?zhí)丁⒆o寨河、老宅、石板小路,這個位于城市邊緣的彝族古村落有著人們想不到的往事。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樂居村依山而建,房屋順山就勢,錯落有致,一直綿延到山頂。村口有一臺巨大的石磨,它重達42噸,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石磨”。站在石磨上遠眺,整個樂居村靜立于鳳凰山麓。
近年來,轟轟烈烈的“撤村并居”運動,大大小小的拆遷,使得鄉(xiāng)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被悄然置換。
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樂居村人也曾經迷茫。如今的樂居村,努力逆城市化而行,它要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茶馬古道上的風水寶地
樂居村距昆明市區(qū)約21公里。據《龍?zhí)吨境醺濉酚涊d,明朝洪武年間,著名的風水先生汪湛海主持規(guī)劃昆明城的建設。他勘察了昆明地區(qū)的風水之后,認為有4處風水寶地,并把這4個地方分別命名為“碧雞”“討雞”“普雞”“勒雞”。建文帝在云南逃難時,途經“勒雞”。隨行官員以“樂居”之名記之,并形容此地是“上有天池,下有地海,左獅右象,七星伴月亮”的好地方,樂居村因此得名。
68年前,李子一出生在樂居村的一個大戶人家里。他家是書香門第,其父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李子一是村里少有的懂漢語的人,10年前從當地中學退休,如今賦閑在家。在李子一的記憶里,帶給他最多歡樂的是環(huán)繞整個村莊的護寨河。
護寨河又名永勝河,河水沿著山腳流淌至樂居村前,受地勢阻擋,河道在這里來了個大轉彎,環(huán)繞村莊一路向北而去。李子一記得,童年時,每逢艷陽高照,他便跟村里的小伙伴下河游泳、摸魚。
幾乎每個樂居村村民的童年,都繞不開這條護寨河。李子一記得,過去,河上共有兩座石橋,橋面由4塊長約10米、寬約1米的長條石板組成,每座石橋上都有一座瞭望樓。
村里斑駁的石板小路,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李子一小時候還看到過遠道而來的馬幫。那些馱著大米和煤的馬幫來到這里時,已是人困馬乏,在進入昆明城之前,他們都會在這里住上一夜。
而說起樂居村的輝煌,村民金貴總會津津有味地給我們講述動人的故事。他說,他家現存的房屋,就是傳說中村子里歷經流寇火燒而幸存的3棟房屋之一。他也說不清這棟房子究竟存在多少年了,只記得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奶奶就住在里面。
那時,每戶人家的住房都非常寬敞,有“祖宗房”“公子房”“小姐房”等,每個人都要按祖制各居其屋。每天晚上,院子里都會掛起燈籠,全家人都要到正房的客廳去給祖宗請安。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擁有上百戶人家的樂居村村民還全是彝族。大家彼此用彝語交流,從不和外人通婚。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不與外界通婚的規(guī)矩逐漸被打破了,有外面的姑娘嫁進來,也有村里的小伙子出去打工,做了上門女婿。
久而久之,不少人離開了故土,很多村莊的記憶只存在于老一輩人的腦海里。
“一顆印”建筑的集中保留區(qū)
昆明的“一顆印”建筑,集中于樂居村。
“一顆印”建筑,因為正房、廂房、院墻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而得名。這種始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早期的民居建筑,與圍龍屋、窯洞、四合院以及干欄式建筑,并稱“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歷史上,云南彝族民居建筑形式為土掌房,“一顆印”是彝族傳統(tǒng)民居與漢族民居相結合的產物。這種昆明人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在大規(guī)模的城市改造運動中幾乎消失殆盡。在樂居村,至今還保留著80多棟“一顆印”建筑,其中30多棟有200多年歷史,40多棟有100多年歷史,連接這些老房子的石階路有幾十條。
“樂居村這樣的建筑群非常難得,民居與山勢、古樹等環(huán)境結合得非常好,木材等都是就地取材,很多建筑是漢彝文化的結合體,目前在全國并不多見,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建筑考古學家楊鴻勛曾這樣評價。
樂居村作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具有唯一性、不可復制性。走進這些百年老屋,“三間四耳倒八尺”的房屋格局赫然在目:大門居中,門內設倒座或門廊,倒座深八尺;大門正對面是三間正房,兩側各有兩間廂房(又稱耳房);正房兩側各有一段樓梯,把正房和廂房連成一個整體;中間照例形成一個四方天井,地面鋪著方形石板。
今天,大多數昆明人都不知道“一顆印”這種傳統(tǒng)建筑了,只有樂居村依然保留著一份沉默的記憶。
以旅游開發(fā)促進古村保護
古老的民俗傳統(tǒng)不再,著急的不只是村里的老人。
2000年,當地政府提出了保護、開發(fā)百年古村的設想,隨即有一家企業(yè)表達了投資意向。為了保護這些老房子,有關部門批準,在離樂居村不遠的地方劃地建房,要求村民們搬入新房,把老房子完整地保留下來,并以入股的方式把老房子交給村委會統(tǒng)一規(guī)劃、維修,將樂居村開發(fā)成旅游村。
沒想到,2001年村民們全部搬出老房子后,原本答應投資的企業(yè)卻毀約了,樂居村保護、開發(fā)老房子的計劃因此落空。從2003年起,無人居住的老房子開始倒塌。起初,搬進新房的老人還會回去看看,尋找記憶;后來,回家的人越來越少,古老的村寨無可挽回地敗落了。2011年,樂居村被劃入“紫線保護圈”,在《昆明城市總體規(guī)劃修編(2008—2020)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題規(guī)劃》中,樂居村被定位為需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村。2012年,樂居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近期,有兩家企業(yè)決定投資4000萬元,聯手成立昆明樂居古彝村景區(qū)旅游開發(fā)公司,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打造樂居彝族風情旅游度假區(qū)。與此同時,樂居村村民也在積極開展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村里成立了文化傳承小組,樂居村彝族文化陳列室也初具規(guī)模。
今年春節(jié),離開樂居村20多年的村民金忠?guī)е迌夯氐酱謇铮瑢ふ彝甑挠洃洝K刂迓纷哌M自己曾經住過的庭院,撫摸著門窗,感慨萬千。“每次來到院子里,就會想起小時候住在這里的情景,那種單純的生活是城市里找不到的,我還想回到這個老地方。”金忠說。
目前,相關部門正積極挖掘樂居村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示樂居村保留的昆明傳統(tǒng)民居建筑文化、彝族民俗風情,以期保護樂居村寶貴的文化遺產,努力把樂居村打造成一個集古村落保護和展示、傳統(tǒng)民居體驗、“非遺”文化傳承和民族特色餐飲薈萃的旅游休閑度假區(qū)。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厭倦城市生活的人們就可以來到樂居,回味“老昆明”,享受栽瓜種豆的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