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之冰“與”火
作為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之后,不久前,又一位中國作家郝景芳獲得“雨果獎”。中國科幻作家接連取得不俗成就,然而與科幻熱或形成有趣對照的是:
科幻小說,依然被視為“小眾文學”,缺乏廣泛的讀者群;且以劉慈欣為代表的科幻作家,并未得到主流學界尤其是文學界的認可,不少文學界人士認為其“文學性”不足,仍把它歸入類型文學或通俗文學中去。
主流學界的“傲慢與偏見”
在去年劉慈欣獲獎之前,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院長、文學評論家劉復生早已將目光聚焦在《三體》上,著手準備一場有關“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學術研討會。
劉復生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與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羅崗的支持。在戴錦華看來,本次研討會是第一個大型的專題研討會,也是在大學人文學科領域中第一個大型的、嚴肅的,從學術思想文化、科幻人類的多個角度舉行的科幻文學研討會。
有趣的是,當他們在微信朋友圈里為會議“做廣告”的時候,朋友圈的反應值得玩味。“一下子有好幾百個贊。”劉復生解釋道,這個熱烈,主要來自年輕的學生和校園之外的科幻愛好者,“主流學界”之中的朋友,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私下表示不解。
“為什么要關注這樣一個題材呢?”“僅僅從人物形象來說,《三體》就經不起推敲。”可在劉復生看來,他決不是要開一個科幻文學的圈子化的會議,而是要開一個真正的“當代文學”會議。畢竟,“《三體》之所以那么引人注目,尤其是受到很多學者的重視,主要是因為它所表達的社會歷史內容,盡管很多人并沒有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
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得有相關科學知識
“目前海南還沒有出現值得注意的科幻作品,缺乏專心致力于科幻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家。”不僅劉復生,包括海口市作協主席張品成、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梅國云均表示,海南本土作家鮮有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者。
“不僅僅是海南,即便以全國范圍來看,科幻小說家的數量也不多。”梅國云補充道。那全國有多少科幻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科幻與創(chuàng)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巖教授,不久前來海南開會時,曾回答說,“數量非常少”。
日前,《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也曾在“科幻·中國與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上發(fā)布《中國科幻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報告中,列出這樣一組數據:
最近5年,我國科幻圖書出版量一直呈現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但在最重要的長篇新書出版方面卻有所徘徊,2015年只有28種,而美國2015年新科幻長篇有396種。再對比中、美、日三國科幻作家數量,美國是1797人,日本是480人,而中國只有210人。
對此,劉復生認為,文學界及文化界對科幻創(chuàng)作發(fā)展現狀,以及它的文化價值和文學意義還普遍缺少認識,另外,也沒有形成同人圈子和小氣候,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出現引人矚目的科幻小說,是很困難的。
不過,也有作家稱,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門檻,尤其是要掌握一些科學知識,“一個作家要想徹底書寫與自己無關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寫的是武俠、是科幻,那些故事也出自作者的內心吧。”
“我們當年沒有條件學習數理化,而文學卻是可以自學的。”知青出身的作家清秋子感慨道,雖然他父親是院士科學家,母親也是資深科研人員,他本人“少年時看儒勒·凡爾納超來勁”,卻也坦言自己并不具備寫科幻文學作品的知識基礎。
其實,不僅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屬于小眾群體,就連科幻小說的閱讀群體也頗為小眾。據海南知和行書局負責人鄺育新介紹,雖然書市上不乏各類科幻小說,但是《三體》仍是知和行書局最暢銷的科幻類圖書。
“愿意買《三體》的人,一是因為它的知名度;二是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因為《三體》建構的世界很難讀懂。”鄺育新解釋道。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科幻作品讀者,要么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熱愛一切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要么是童心未泯、好奇心比較強的青年人。
“好的科幻小說,包括科幻電影,不僅有其相應的科學知識為依托,還包含著深刻的哲學內涵。”海南大學教授文聘元感慨道。作為資深科幻迷,在他看來,即便有兩位中國作家獲了“雨果獎”,中國科幻文學整體創(chuàng)作水準離世界第一流的科幻文學作品,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海南具備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天優(yōu)勢
劉荊鴻是海南知名度比較高的科普作家,作為海口經濟學院教授,他不僅寫過《海上絲綢之路神話》、《西游記神游》等“科幻神話小說”,還在“超星學術視頻”上主講《海南旅游文化和旅游神話審美》。
其中,《海上絲綢之路神話》被譽為“中國首部反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科幻神話長篇小說”。劉荊鴻從小便喜歡讀科幻小說,尤其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他的《海底兩萬里》,我讀了多遍。”
在他看來,科幻是人民群眾借助科學技術的設想,反映戰(zhàn)勝大自然的向往與期望。“如果將科幻與神話結合起來,可以讓現實與歷史結合,讓現代與古代結合,我就產生了創(chuàng)作科幻神話長篇小說的初衷。”
其實,“我們海南有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既處于南中國海,又有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同時具備 海洋 與 航天 優(yōu)勢。”海口市作協副主席葉海聲說。
據介紹,他已潛心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部科幻小說《魔力蛇島》,故事內容剛好涉及到文昌,“我以前是海員,現在又生活在海南,故事也就應運而生。”
《魔力蛇島》是一部近20萬字長篇小說,歷時三年而成。“小說不僅有濃厚的科幻色彩,而且很有歷史感,因為我不僅追求故事可讀,也追求一定的思想深度。”
對此,劉復生認為,科幻佳作和創(chuàng)作人才的出現,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關聯不大,也不可以常理推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地處偏遠并不是影響創(chuàng)作的因素,劉慈欣就偏居山西娘子關的一個電廠,關鍵是有志于此,又具備了這樣的個人能力。”
“最重要的是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眼界,對科幻文學的創(chuàng)作史下功夫學習,潛心思考,磨礪寫作技藝,禁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說不定就會出好東西,有所突破。”劉復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