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藏明清仿古山水特展
師古為徒
蘇州博物館藏
明清仿古山水特展
7月13日,“與古為徒——蘇州博物館藏明清仿古山水”特展在蘇州博物館2樓展廳舉行。
古人論畫山水之法,一曰師古人、一曰師造化,其次即如董其昌所說:“畫家以古人為師,已自上乘,進(jìn)而當(dāng)以天地為師。”以“師古人”獲取前人豐富的技法經(jīng)驗,追求一種在比較與鑒別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品味與格調(diào);以“師造化”使山水畫從大自然中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yǎng)與創(chuàng)作源泉,葆其旺盛的藝術(shù)活力。
明清之際,各種畫體均已極度發(fā)展,山水畫方面,由唐代奠定其基礎(chǔ),宋元暢其流。傳統(tǒng)技法日漸成熟,趣味標(biāo)準(zhǔn)也隨之確立。王翚云:“以元人之筆墨,運宋人之丘壑,而澤以唐人之氣韻,乃為大成。”“師古人”超越了以往一般臨摹概念而具有了新的涵義,不再是簡單復(fù)制一件件作品而是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妙味,有自家風(fēng)貌。“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云:“余少侍先大父,得聞緒論,又酷嗜筆墨,東涂西抹,將五十年。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然求出藍(lán)之道,終不可得也。”反映在實踐上即是大量以“仿古”為名的畫作出現(xiàn),其代表人物即是董其昌及其影響之下的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四位互為親友的四王正統(tǒng)畫家。
董其昌,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王時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婁東派”的創(chuàng)始人,少時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曾在《桐陰論畫》中評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王鑒為“虞山派”之首,從董源、巨然處受益,仿古作品更見功力。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講究布局,筆墨處處有傳統(tǒng)、有來歷。王翚具有堅實的臨摹功底,“仿臨宋元無微不肖”,“下筆可與古人齊驅(qū)”,又能“集古人之長,盡趨筆端”。王原祁最具個人特點,他以黃公望的淺絳為基礎(chǔ),所畫山水有“熟而不甜,生而不澀,淡而彌厚,實而彌清”的贊譽。
本次展覽特別遴選蘇州博物館館藏明清董其昌及四王以來各家仿古之作,從中我們可以管窺仿古山水這一題材在風(fēng)格和趣味上的流變。而近代顧麟士所謂:“仿者,仿其大意,非臨摹比也。臨摹得其人之偏,不如仿古得其人之全;臨摹得其人之形,不如仿古得其人之神”,或可于此參之。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