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之“不能說的秘密”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xié)會”所頒發(fā)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fā),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為紀(jì)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為雨果獎。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云獎被公認(rèn)為最具權(quán)威與影響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堪稱科幻藝術(shù)界的諾貝爾獎。成立多年來,雨果獎已發(fā)展成為一個面向所有科幻及奇幻作品的幻想文學(xué)藝術(shù)獎項。
馬克·克羅斯著《應(yīng)征的條件》
時值2108年,人類的境遇并沒有好過多少。地球變得更擁擠不堪,人們像穴居人一樣生活在混凝土澆筑的蜂巢般的小格子里,美其名曰“公寓集群”,而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則是人造豆制品。在三十光年之外荒蕪的地球外殖民地上,那里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在馬可·克羅斯(Marko Kloos)的第一部小說《應(yīng)征的條件》中,主角毅然加入了太空軍以逃離這些地球貧民窟。
馬克·克羅斯著《出發(fā)線》
而克羅斯的第二本部小說《出發(fā)線》中的主角更是在五年前卷入了一場與極其強大、擁有不死之身的外星物種之間的星際沖突之中。這就像是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的《星船傘兵》加上一點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異形》。
2015年3月19日,克羅斯在他小書房的電腦前坐下。這位現(xiàn)居美國新罕布什爾鄉(xiāng)下的前德國軍官正在趕寫著他的第四部小說。此時,他的科幻系列作品第三部《攻擊的角度》距出版還有一個月時間。
馬克·克羅斯著《攻擊的角度》
克羅斯此時沒有奮筆疾書,而是緊緊盯著屏幕上的電子郵件。這封來自科幻小說大獎組委會的信件中這樣寫道:“我們非常高興地通知您,您的作品《出發(fā)線》進(jìn)入了2015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類的最終入圍名單。”
艾薩克·阿西莫夫(左上)威廉·吉布森(右上)
厄休拉·K.勒古恩(左下)阿瑟·C.克拉克(右下)
他欣喜若狂。“這可是雨果獎,”克羅斯說道。“絕對的權(quán)威大獎!那是一個令人開心的時刻。”雖然科幻領(lǐng)域還有星云獎、提普奇獎、菲利普·K.迪克紀(jì)念獎等其他獎項。但是自1953年首個銀色火箭獎杯被頒發(fā)以來,雨果獎的贏家包括眾多科幻界的大神,例如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厄休拉·K.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和奧克塔維亞·巴特勒(Octavia Butler)。這個獎項是為了紀(jì)念“科幻之父”,杰出的編輯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而命名的,被譽為科幻界的奧斯卡獎,但是形式上又像“尼克兒童選擇獎”,因為它不是一個學(xué)院的成員投票選出的,而是任何一位愿意支付會員費的科幻迷都有權(quán)投票。克羅斯在2013年與亞馬遜簽約之前還需要自費出版首部小說,而第二部作品就能獲得雨果獎提名,對他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肯定。
幾只“小狗”掀起的“雨果獎風(fēng)波”
然而幾周后,這次提名在他的眼里變成了一個騙局。原來,一些右翼分子對越來越多的雨果獎獲得者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感到憤怒。這些獲獎作品中有對女性、同性戀及各種膚色人類和外星人的描寫。于是他們操縱了投票系統(tǒng),將主要由白人組成的候選人推入決選名單。身為白人的克羅斯對自己被提名感到惡心。“我知道我必須坐下來,立刻寫一封信來拒絕這項提名。”克羅斯說。但克羅斯的出版商的旗下作者從未獲得過雨果獎的肯定,所以克羅斯做這一回復(fù),令出版社很尷尬。但他堅持認(rèn)為,“這是一個污點,永遠(yuǎn)無法抹去的污點。”(未完待續(xù))
(作者:楊瓊)